重生:开局成为港岛豪门

第18章:截胡【1/6求鲜花评价票!】


    首先,《天天日报》的资历够老,在香江报界可以说是一份元老级报纸了。
    还有香江第1张彩色报纸这个噱头,拿出去很能够唬住一些人的。
    其次,因为《天天日报》之前的规模够大,尽管近几年有点没落。
    但是之前的渠道也仍然保持着,这对铺货很有帮助。
    再者,《天天日报》有一个大优点,就是报社自身有印刷厂,而且还是比较大型的印刷厂。
    这样一来,自己家的报纸不需要交到其他印刷厂印刷,可以降低成本,且加快效率。
    正是这个原因,也让天天日报的对外报价,一直居高不下。
    报价200万港币。
    别以为这个价格低。
    这个时候港岛卖的最好的信报和明报,市值也就在千万规模。
    天天日报最辉煌的时候,市值有五六百万港币。
    多年亏损下来,报价200万都有点高,都没什么人想接手。
    说这么多,秦安最看重的其实只有一点,那就是人!
    秦安认为,《天天日报》里面的员工很值钱!
    《天天日报》销量不好,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员工不行。
    但在秦安看来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报社的掌舵者。
    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,一份报纸的发展限注定高不了。
    而《天天日报》就是如此。
    这份报纸无法崛起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掌舵人不行,和员工的关系并不大。
    把这份报纸买过来。
    换一个靠谱的领头人。
    秦安认为,天天日报一定能够再展宏图。
    对此,秦安的反应只有一个。
    “买!”
    对他来说。
    买一张报纸,起初只不过是为了完成系统任务。
    后来仔细一想。
    自己想在港岛立足,还想玩娱乐圈和传媒的话,渔轮的喉舌不可或缺。
    这样一来,就不能随便买十几万的报社应付了事。
    要认真。
    从头开始又有点麻烦。
    那干脆就买好一点的报纸。
    这家天天日报的情况。
    摆明了很符合他的需求。
    那就只有——买!
    妙丽集团。
    董事长刘天,刚刚开完会,回到办公室看文件的时候。忽然想起一件事。
    他连忙把自己的小秘喊了进来:
    “安娜。韦氏兄弟那边,这几天有没有联系?”
    “报告boss。这几天没有呢。”
    “唔……没有也算好消息。我们对天天日报的报价,是几个有意的买家中最高的。人家都报100万、120万,只有我们报165万。”
    刘天点点头,用一种志在必得的自言自语:“所以天天日报一定是我的!”
    原来的时空里。
    妙丽集团的刘天确实是《天天日报》的第二任老板。
    刘天也就小学文化,早早就出来打拼了。
    后来做生意赚了点小钱后,开始生产皮鞋,生意越做越大。
    发展到现在,妙丽集团已经是一家资产数亿规模的大公司,大集团。
    人呐,一有了钱。
    就有了各种精神需求。
    小学文化的刘天,经人指点后便想收购一家报纸,希望通过报纸来提升自己的层次。
    可能人都有觉得自己是个主角的错觉。
    一开始天天日报在他的手,确实很出色。
    到了1982年,《天天日报》当时的发行量甚至突破10万份。
    可惜好景不长。
    1984年,刘天破产,天天日报易主,从此狂走下坡路,直接在2000年左右彻底道别。
    这个时空。
    刘天没有希望染指天天日报了。
    有人比他出手更狠。
    所以过了一会儿,秘书跑过来告诉刘天:
    “老板。韦氏家族那边,问我们的报价肯不肯再提一点。他们要卖210万。”
    在处理一桩岛国生意麻烦事的刘天,当即不耐烦道:
    “提个屁!他们都要死不活了。爱卖不卖!”
    “哦~”秘书委屈点头离开。
    这天傍晚的时候。
    刘天终于处理好岛国那边,千万级别的生意。
    他想起了这件事。
    他让秘书打电话过去问一下。
    得到的结果是——有人花了200万港币,已经买下了天天日报所有股份。
    “扑该啊!边个癫佬甘傻啊!”刘天骂了一句,也就不了了之。
    他买报纸,主要作用是为了装点门面。
    天天日报可以,其他报纸也可以。
    低价买不到天天日报。
    那买其他的报纸也可以。
    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dongkeji.net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dongkej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