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成权臣的黑月光

第 17 章 设局


    镇宁侯府和皇宫离得不远,等赵琼华下了马车,尚且还不到午膳时候。
    等在侯府门口的还是那位小张管家。
    “郡主,您终于回府了。”见马车停下,小张管家连忙迎了上去,替赵琼华放下步梯,迎着她下马车。
    赵琼华看着脚下的步梯,手扶着马车,没去搭小张管家的手。
    “上次我差人转告你,让府中再改一辆马车,改出来了吗?”
    小张管家回头看了许锦湘一眼,面露犹豫,但还是跟上赵琼华的步伐,“郡主放心,马车我都派人改好了,已经在后面停着了。”
    “郡主要现在去看看吗?”
    比起半个月前尊重中又透露出来的漫不经心相比,这位张管家对她的态度还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    处处恭敬,生怕会惹她生气一般。
    赵琼华好气又好笑,一时间竟分不出他和许周氏相比,哪个更可怜。
    “不用了,马车放着就行。等本郡主出府时再用。”她兀自往前走,另又吩咐了他一句,“你派人去竹安堂和太夫人说一声,就说我一会儿就去竹安堂陪太夫人用午膳。”
    小张管家连忙应声,直至确认赵琼华再没其他事吩咐他时,他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    而后紧接着就想起来还在后面的许锦湘。
    他回头,走到许锦湘面前,讪讪地问:“二小姐,您还有事要吩咐的吗?”
    许锦湘见他这副风大就往哪边倒的行径,满是不屑地冷哼一声,“没有。”
    像是不解气一般,末了她又加了一句,“你倒是个墙头草,会看风向。”
    说罢,她便回了自己的锦绣阁,和赵琼华是两个方向。
    小张管家低头,对许锦湘的话不敢有半点反驳,只等她走远后,暗自攥紧了双拳。
    琼华苑里。
    马车里的东西都被人搬到了赵琼华的小私库里,青鸢和白芍再去清点一遍。
    赵琼华则和唐嬷嬷去了正厅,关注房门后,便只剩下她们两个人。
    “嬷嬷不用拘束,您把琼华苑当做是自己家便好。”她扶着唐嬷嬷坐在红木椅上,自己则坐在另一边,“说起来,还是琼华有事相求。”
    她母亲的东西,放在许周氏手里太久。她从前忘要回来,如今却只怕要回来打点不好,败了母亲的心血。
    有唐嬷嬷在她身边的话,她多多少少还能有点底气。
    “是关于长公主的吧。”唐嬷嬷接话。
    在她到京城后,皇帝还特意派人来请她。她虽然没在皇宫中停留太长时间,但关于长公主、关于侯府的情况,她大致也都了解了。
    她跟在太后身边几十年,后宫中的手段没少见,侯府虽不如皇宫复杂,但人心善变,左不过都是因着那些荣华富贵。
    “是。”赵琼华直言不讳,也不作隐瞒,“我从前甚少接触庶务,母亲嫁妆中的珍宝古玩虽然还在我手里,但那些地产铺子却在许周氏手里。”
    长公主逝世那年,她才七八岁,正是爱玩闹的年纪。她连学堂都不好好上,就更别说是接管母亲手里的铺子了。
    镇宁侯府中的人口向来简单,老侯爷只有赵钦平这一个儿子,两个女儿早早都嫁了人。
    长公主突然离世,侯府没了女主人,原本公中该交给太夫人代为打理,也是名正言顺的。
    只是老侯爷却出面,执意将公中交给许周氏,为此太夫人还和老太爷大吵一架,又病了好几日。
    公中这才到了许周氏手里。
    虽然名不正言不顺,但有老侯爷出面,底下也没人敢再议论什么。
    一来二去的,转眼间又过去了七八年。
    唐嬷嬷听着事情的来龙去脉,眉头逐渐紧锁。
    这种情况,只靠赵琼华和她身边的几个丫鬟,确实不行。
    太夫人当初和老侯爷大吵一次,都没改变结局。如今许周氏掌公中多年,根基已深,更不肯放权。
    “郡主放心,皇上既然让我回来伺候郡主,我自然会帮着郡主打点长公主留下的东西。”唐嬷嬷说着,深深地看向赵琼华,目光意味深长。
    “只是郡主确定要如此,不再改了吗?”
    赵琼华摇头,“不改了。”
    “我看着青鸢是个好苗子,以后也能帮郡主打点着,白芍更适合应对琼华苑里的事。”唐嬷嬷点点头,这才开始步入正题。
    “至于郡主,这几日郡主不去学堂的话,就跟在我身边打点事务吧。”
    赵琼华点头。
    由着她是初初接触公中管账这些事宜,唐嬷嬷一开始也没教她太难的,只简单同她说了几句需要特别注意的事。
    唐嬷嬷喝着茶水润嗓,借着窗户外院内看了一眼,婢女并不多,甚至连奶娘都不在。
    可她记得,当年太后和长公主在挑选奶娘时,还是她找的人。
    分明是找的既聪明也靠谱的人,就是想着她能一直陪着郡主,怎么如今……
    放下茶盏,唐嬷嬷问道:“郡主,奶娘是什么时候离开侯府的?”
    奶娘啊……无广告网am~w~w.
    被唐嬷嬷这么突然一问,赵琼华有一瞬的愣怔,而后才回想起来,“奶娘是半年前离开的,说是陇西老家突然出了事,要她回去一趟。”
    “临走前奶娘还说,等处理完老家的事她就回来。”
    如今半年过去,若是事情不复杂,想必奶娘也快回来了;若是棘手,归期就说不定了。
    唐嬷嬷“嗯”一声,往外看了看日头,“太夫人还在竹安堂那边等着郡主,郡主先去陪太夫人用午膳吧。琼华苑这边我自己可以收拾。”
    “好,嬷嬷要是有事尽管吩咐青鸢和白芍。”
    赵琼华起身,正想送唐嬷嬷去不远处的厢房时,一个小丫鬟就匆匆忙忙跑进了琼华苑,说话还喘着气。
    “不着急,你慢慢说。”她安抚着小丫鬟的情绪,话音刚落,她就听到小丫鬟断断续续出声,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话。
    只不过这次换了一个唤她过去的人。
    “郡……郡主,老侯爷让您去竹安堂。太夫人、二夫人和表小姐都在。”
    风和日丽的晴天,赵琼华走在通向竹安堂的路上,心情是说不出的复杂。
    相似的场景,也发生在她刚重生回来的那一晚。
    当时还是下雨天,她冒着雨跑去竹安堂,只为了抢先一步,先发制人。
    如今她又被人唤去竹安堂,若是不出她所料,老侯爷怕是要为许锦湘做主。
    想着离宫前自家姑姑叮嘱她的话,赵琼华好笑地摇摇头。
    不知道是该说姑姑未卜先知呢,还是说姑姑太过了解老侯爷。
    当真是一语成谶。
    竹安堂比她想象中的还要严肃,原本在院中的婢女也都散了,空无一人。
    正厅里的人倒是不少。
    “琼华给祖父请安。”一进正厅,赵琼华就规规矩矩地行礼。
    老侯爷坐在主位上,太夫人却不在正厅,许周氏和许锦湘坐在老侯爷右手边的位置,左边的位置倒是空着。
    老侯爷淡淡开口,“起来吧。”
    虽然他已经过了六十岁,但老侯爷在外行军多年,那份威严仍在,依旧能镇住不少人。
    “谢祖父。”
    赵琼华没有表露出惊诧,起身,自觉坐到左边的位置,等着老侯爷继续说下去。
    寻常时候,她来竹安堂陪太夫人用膳时,都是坐在正厅后面的里间,但她看今天这架势,太夫人不在,怕是不解决事情,就没办法吃饭了。
    可是她好饿啊。
    她心里是一百个不情愿,但也只能打起精神来,免得许周氏和许锦湘给她挖坑,她还没反应过来就跳了下去。
    现在可没人会出现,立马为她做主。
    “琼华,前几日在金銮殿的事情祖父都听说了。这件事七公主有错在先,你倒是也没做错。”
    不到片刻,老侯爷就开口,主动提前三天前在金銮殿上发生的事情。
    本就是皇宫中的事情,秘而不宣才是常态。但这次也不知道谁胆子这么大,敢把金銮殿上的事都传到宫外。
    说的还绘声绘色有头有尾的。
    如今不少茶楼中的说书人,还会再将一遍这个故事,茶客们竟也还没厌倦。
    七公主的名声,因着这次事情也受了不少影响。
    况且,镇宁侯府的两位小姐也都卷入了其中。
    此时老侯爷既然夸她,赵琼华也就不心虚地应下,“嗯,家国自然为先,七公主的格局太小。”
    乍然被打断,老侯爷借着拐杖敲了敲地,以示警告,“长辈说话,小辈不要插嘴。”
    没个规矩的,难怪从前许多人都说她不知礼数,不懂分寸。
    “嗯好,琼华知道了。”点头应着表示自己知道了,但赵琼华还是插了一句话。
    老侯爷从前很少管赵琼华,虽然知道些流言,但也没想到她会这般。
    可现在也不是同她生气的时候。
    等她从京郊回来之后,他再派人好好教教赵琼华周全的礼数。
    那时候她的性子也该被磨平了不少,总不会比现在骄纵,也好教导。
    “你和七公主之间的事,祖父不参与。但你千错万错,不该把锦湘也牵扯进去。”
    她就知道。
    像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一样,赵琼华放下茶盏,目光放在坐在她对面的许周氏和许锦湘身上,而后她才看向老侯爷。
    平静开口,“所以呢?祖父今日借着祖母的名义,把我叫到竹安堂,到底想让我做什么?”
    从一进正厅,看到太夫人不在后,她就反应过来这是一个局。
    一个老侯爷专门为她设的局,目的只是让她来竹安堂,而后问罪。
    “你和锦湘本就是表姐妹,有难同当,你也陪她去京郊住两个月。”
    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dongkeji.net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dongkej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