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:回到1980年当首富叶欢夏芸

第18章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


    老刘这话无疑,基本算是坐实了张和平两口子心里的小算盘了。
    叶欢更是趁热打铁,紧接着就说道。“感情这驴拉稀吐白沫,原来是你们自己偷摸着给驴喂了泻药啊。”
    “不就是想要回这头驴嘛,你好好说就行了呗,指不定咱用完了驴,就还给你了,使这些小手段……现在反而不能把驴还给你们了。”
    周围看热闹的人也渐渐的议论开了。
    “张和平两口子这手段使得,还真是下三滥……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做不到,反倒还污蔑人家把他家驴给喂差了,开口就要赔两百。”
    “可不是?就因为这头驴,张和平一家被扣个资本主义帽子,当年被割尾巴,谁还不知道呢?这家人什么成份,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啊?”
    “你们可少说几句,万一让张和平他婆娘记恨起来,到时候准找你们扯皮。”
    议论声越多,张和平越是没脸。
    倒是张婶儿除了脸色有些难看外,却一点都不在乎。
    她仗着自己一个妇道人家,叉着腰,憋了好半天,终于抬手指着叶欢再次骂道。“姓叶的,你他妈别以为你这两天在县里倒腾黄鳝赚了点钱就得瑟。”
    “惹了老娘,老娘一定要让你后悔!老娘要把你这事儿捅公社去,告你个投机倒把,让你狗日的嚣张!”
    叶欢哭笑不得。
    这他妈谁惹谁啊?
    不就是借你驴使使嘛?至于耍这些小手段来糟蹋人吗?
    要在昨天之前,张婶儿说这话,叶欢多少还有点投鼠忌器。但他现在可是拿到生产队介绍信的人,这倒腾黄鳝的买卖也算是走了官道了。
    倒也不怕张婶儿真把这事儿闹到公社。
    说不定现在上头政策早就变了,他这才能如此轻松的拿到介绍信呢。
    想到这,叶欢突然心中一动,暗想着,能不能让村高官李国华帮帮忙,拿到回城里的介绍信呢?
    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,眼下还是解决张婶儿家这头驴的问题要紧。
    没等他开口,张婶儿就被丢脸丢到姥姥家的张和平给拉走了。
    围观的人也终于慢慢的散了,剩下的,都是那些等着卖黄鳝的人了。
    从今天他回来,嘱咐夏芸把黄鳝欠款都结清后,那些见着钱的,卖起黄鳝来显得更加积极了。
    之前担心叶欢不给钱,没敢拿来卖给他的,这会儿一个个也开始亡羊补牢。
    独轮车上驮着大袋小袋的黄鳝,纷纷往这边赶着。
    一些个原本已经卖完的村民,也动员全家老小下田抓黄鳝。
    甚至连很多小孩都偷摸着抓了十多斤黄鳝拿来卖。
    整一个下午叶欢一家子算忙活坏了,李翠兰招呼来卖黄鳝的乡亲上称,夏芸就记账。
    叶欢则是在上称之前把小的,死的挑出来泥。
    枣乡的黄鳝泥鳅可算遭了殃,一下午的功夫,就收了四千多斤,毕竟一条黄鳝怎么的也有三五两,真心不算多。
    虽然今天依然是没有结现钱,可昨天送黄鳝的人毕竟是今天实打实的拿着了钱。
    所以今天记账一点阻力没有,只要确认好总账,明天再送黄鳝过来的时候拿钱就好。
    也有一些小孩子送黄鳝过来,叶欢可知道,这以后孩子才是抓黄鳝的主力军。
    一旦大人上工忙了,哪有时间抓黄鳝捞泥鳅的。
    因此送过来量少的,比如三五斤的,直接现款现结完,也不记账了,送过来多的,给一部分现钱,剩下记账。
    这可把一些小孩子给激动坏了,也不午睡了,顶着火辣的太阳,直接去田里抓泥鳅黄鳝。
    这一天枣乡的孩子,基本每个人手里都握有三五块钱。
    平常家大人给零花钱也就一毛两毛的给,,顶天了能给个五毛,什么时候遇到过这样的“巨款”啊。
    村里家长对孩子说,钱爸妈帮你存起来,以后给你娶媳妇用。
    小孩子哪有这么好骗啊,在这些钱的“收编”问题上,孩子再怎么鼻涕眼泪都没用,大部分家长都实行武力。
    还有一些家长拿着柳条满村追着孩子打。
    不少孩子都暗暗决定,下次抓了泥鳅黄鳝直接卖,也不往家里放了,这样都能偷偷的存点零用。
    忙活中,叶欢见老刘要走,连忙使了个眼色,让夏芸从里屋把早就准备好的一瓶烧酒和两包烟拿出来。
    “老刘,今天可麻烦你了,要没你,这污蔑的罪名可算是坐实了。”
    “都一个村的,麻烦啥?”
    老刘下意识接过烧酒香烟,没等他问,叶欢就直接说了。
    “这队上也秋收完了,队里的牛车应该没人用了吧?能不能给我使使?”
    “也不白使,赶出去一次一块钱,这钱单独给你……”
    左右还是红包给得足,老刘几乎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下来。
    生产队总共三头牛,配三辆板车。
    眼下秋收刚结束,谷子都堆晒坝上,也不需要牛车去拉了。
    那牛闲着也是闲着,还不如让叶欢赶去用,自己啥也不干,一天还能有三块钱收入。
    至于这三块钱需不需要上报到生产队财务部,那就是他自己决定的事情了。
    没等天黑,夏芸已经做好了饭,叫来一家子人吃饭。
    眼前一大盆炒肉,还有个罕见的肉片汤。
    在八十年代,能吃上这伙食,哪怕是放在城里,也是顶好的家庭了。
    夏芸很庆幸,自己老公终于改变了,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吃懒做,整天酗酒了。
    她甚至罕见的倒了半杯白酒,摆在叶欢面前,小心翼翼说道:“喝点吧,但别喝多了,后半夜你还得赶着牛车去省城呢。”
    “我晓得。”
    前世中叶欢本就不怎么喜欢酒这个东西,自他当上董事长后,位高权重,关系网也越来越广。
    若不是为了应酬,平日里哪会喝酒?
    小抿了口,烧酒入喉,可比一般的酒辛辣得多。他喝不惯这酒,让夏芸把没喝完的倒进酒壶里存着。
    趁着吃饭的功夫,叶欢说D县里的买卖咱也不能丢,得张罗着做起来,这一天两百来斤的吞吐量,可也都是钱,而且零售利润高。”
    “我去。”
    夏芸自告奋勇,但被叶欢瞪了一眼过后,就偃旗息鼓了。
    打心眼儿里,她还是有些怕这个从城里来的‘知识青年’老公。
    这是农村长久养成的,根深蒂固的思想,家里有男人,就得听自家男人的。男人当家做主的年代……女人根本没话语权。
    毕竟不是每家都像张婶儿家一样,家里家外都那恶婆娘主持。
    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dongkeji.net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dongkej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