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爸爸是穿越者

第三百八十五章:动荡


    八月二十日,朱见深的三大圣旨分别传向大明各地。
    虽然众臣不知为何之前盛传的士绅纳粮,统一农业税,征收商税和矿税,朱见深为何没有推行。
    然如此也好。
    罪己诏是朱见深自己的意思,丢了南方和两京,确实应该下一罪己诏。
    而军制改革和藩王皇亲改革。
    在群臣看来到也无妨。
    这藩王皇亲本就是朱见深自己的家事,群臣没必要干预。
    而且藩王皇亲势力减少了。
    士绅,豪强的势力就增加了。
    此消彼长,这些代表士绅的官员,又怎会反对。
    至于军制。
    如此改革,也算是效法汉海王国。
    而且如今军队虽然名义上是由五军都督府统领,是由勋贵统领。
    但是实际上军队的掌控权已经变成了文官集团。
    毕竟如今军官的升迁,俸禄的发放,军粮的征收,调动,兵源的补充等等工作都得通过兵部。
    如此军队怎么改也得文官集团说了算。
    自然群臣也不会反对。
    于是三条圣旨,就这样毫无保留的发往了各地。
    而三道圣旨发往各地后。
    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    各地动荡由此开始。
    不过也正如朱见深所料。
    罪己诏让北地百姓再次对朱见深,对大明有了信心。
    改军户,匠户入民户,统一户籍管理。
    也让那些世代为军,为匠的百姓,看到了未来的希望。
    而军改也让大明各地军队焕然一新。
    特别是军户不再世代为军,反而让这些人更加积极主动。
    还有参军吃饷,也成为了大明百姓的一条出路。
    唯一有抵触的是各地藩王,皇亲。
    虽然这些人名号,族谱保留了下来。
    但是土地,佃户被限制,甚至没有了供奉,俸禄。
    让他们如何能接受。
    于是很多皇亲藩王打算进京,拿着朱元璋颁发的皇明祖训向朱见深哭诉。
    然而各地官员虽然原本都很恭维这些皇亲。
    但是圣旨一下,这些官员立刻翻脸。
    各地几乎是强制对藩王,皇亲进行处理。
    同时这些官员以无诏不得进京为由,将这些皇亲全部拦下。
    最终在无奈与无助下。
    藩王皇亲们只能接受现实,交出了自己大部分的钱粮,土地,佃户。
    而这为大明国库带来了差不多六千万两白银的收入。
    另外还有两千多万亩的良田,八百多万的佃户。
    这一下,让朱见深更加厌恶这些藩王皇亲了。
    如今大明藩王少说也有上百人吧,皇亲几十万人。
    居然弄出了这么多的银两,土地和佃户。
    有这样的实力,确不思报国恩。
    在朱见深看来,都该杀。
    只是碍于情面,朱见深还是饶恕了这些皇亲们。
    当然这之中也有一部分人,不打算束手就擒,打算铤而走险。
    但最终也难逃厄运。
    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幸免于难。
    那就是从南方汉海王国放回的淮王,宁王,楚王,蜀王等王。
    这些人放回大明后,早已孑然一身。
    所以朱见深不仅没有治罪,反而赏赐了诸王不少财物。
    算是安置了诸王。
    另外,对于从诸王得到的财富。
    朱见深也耍了点小心思。
    除去土地和佃户由户部接手,分与百姓外。
    六千万两白银其中四千万两都进了朱见深的内帑。
    只有两千万两进入了大明的国库。
    而这群臣并未反对。
    毕竟这些都是藩王,皇亲当中弄出来的。
    本来就是朱家的。
    朱见深弄入内帑,并无不妥。
    如此,皇亲的处理,便在大明内有惊无险的完成了。
    而有了钱的大明,也硬气了起来。
    军队改革开始深入。
    禁军也在各军精锐到达后,正式组建,替换了原有的京营三大营和京郊诸军。
    同时军器局也开始了燧发火铳和燧发火炮的打造。
    不过因为是手工打造,燧发枪机又极其复杂。
    所以产量并不多。
    军器局集中了一千名火铳工,加上一万名学徒工,一月也才打造出十把合用的火铳。
    为此朱见深大怒,严肃处理了工部几个主事和军器局上下后,命黔国公沐琮亲自到军器局监督制造。
    还别说,这样也确实让火铳的打制加快了不少,一月可以打造二十到三十杆。
    不过这还是不能让朱见深满意。
    命沐琮再多募集,培养人手,要求一月最少也得在五百杆以上。
    一年最少也得在五千杆以上。
    沐琮无奈,只得按此执行。
    只是人手是增多了,产量也上来了。
    这质量就差许多了。
    同样的事情还有火炮的打造上。
    除去火铳和火炮。
    更让朱见深上火的是,钢铁车和钢铁船也陷入了停滞。
    首先是钢铁船,因为钢铁产量不足,质量不过关,焊接技术不如汉海王国,又没有锻压机,车床技术。
    所以大明如今根本打造不了一整块钢铁。
    而勉强打造后,又因为焊接密封不过关,而很快沉没。
    更别说船身设计,舱内设计对大明来说都是空白。
    所以钢铁船几乎一开始就停顿了下来,毫无进展。
    至于钢铁车,原本工匠们打算用木轮加木制车厢替代铁轮和铁车厢。
    但是很快工匠们就发现,铁制转轴太脆,同样不能支撑起车辆。
    于是工匠干脆全部用木头制作。
    并成功打造了一辆木制三轮车。
    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木制三轮车的配重还不如马车。
    这一下就尴尬了。
    而把三轮车增重,增大确实可以让三轮车配重比马车大。
    但是这样一个人根本骑不动,而要两个,三个人,相互配合才能勉强骑动。
    这一下更尴尬了。
    而这也让朱见深极为不满意。
    朱见深不信,也不解为何汉海王国可以,但大明不行。
    难道大明真的差汉海王国很远吗。
    为何汉海王国一月可以打造数万把火铳,数千门火炮。
    为何汉海王国可以打造在海上健步如飞的钢铁船,只要一人就可以骑动的钢铁车。
    为何汉海王国可以,但大明用尽办法也打造不了。
    仿制成功一个木制三轮车,还不如马车拉得多。
    这究竟是为何。
    这个问题不仅朱见深不解。
    张懋,彭时等人也不解。
    这就和为何汉海王国能如此长距离配合作战一样。
    对大明来说就是一个大谜团。
    虽然如此,但大明的改革不会停下。
    如今有了钱。
    朱见深不在乎投入银两。
    哪怕用人去堆,自己也得带领大明追赶汉海王国。
    打造火铳一万人不够,那就五万。
    五万不够,那就十万。
    反正如今大明不缺人。
    十个工人加一百个学徒一月一把,白人就是十把,千人就是百把,万人就是千把,要是有五万人,不就可以一月打造五千把火铳了吗。
    所以朱见深下令,再次从全国招募能工巧匠。
    我大明绝不认输。
    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dongkeji.net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dongkeji.net